飲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足夠的營養以滿足個體的營養需求?,F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明,一些食物或食物中的特定成分除了提供基本營養素外,還具有有益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今天,營養科學已經從避免營養缺乏和基本營養充足的經典概念發展到“積極”營養的理念。研究重點更多地轉移到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對健康的意義,這些成分有可能優化身心健康,也可能降低患病風險。許多傳統食品包括藥食同源類的水果、蔬菜、植物等對人體的健康有益。除了這些食物之外,正在開發新的食物以增強或摻入這些有益成分以獲得它們對健康的益處或理想的生理效果。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誕生于日本。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衛生部認識到,如果要控制醫療保健費用,就必須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提高人口中老年人口的預期壽命。引入了專門為促進健康或降低疾病風險而開發的食品的概念。其實在我國最早就有這種概念,傳統理念認為,以形補形,以食用某些動植物原料、食材從而達到調理身體健康狀況的理念。例如人參、靈芝、桂圓、大棗、阿膠等食材。
為什么我們需要功能性食品?如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們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幫助自己和家人降低患病和疾病的風險,并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狀態。對水果、蔬菜、藥食同源食材等食品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有助于功能性食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
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應,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營養素;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為日常膳食補充劑攝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營養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現出來:一些是有一定營養功能但卻不是人體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么營養價值也沒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學品)。實際上真正既能補充營養元素(如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營養),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們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調解人們的身體機能,又能減少我們患病的危險。
備案號碼:魯ICP備2022007987號-1 [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