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食品”的發展歷程
特殊醫療食品的概念起源于歐洲。營養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開始興起,人們對腸道健康的觀念才剛剛形成。當時出現了以食物為載體進行輔助治療的腸內營養技術。全新的腸道疾病概念。歐洲將此類技術產品稱為特殊醫學用途食品。
特醫食品因特殊臨床需要傳入我國,故冠以藥名,后歸為保健食品。
世界上第一個特殊醫療食品誕生于1957年,被美國FDA批準作為苯丙酮尿癥的食療藥物。20世紀80年代,許多發達國家開始大量使用“特殊醫療食品”來解決嬰幼兒的營養吸收問題,并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措施和使用標準。
目前,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都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給予了明確的法律地位。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教研室主任醫師陳薇介紹說: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殊醫療食品,主要供臨床患者不能食用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拒絕或不吃足夠的食物。因其需要特殊的加工方法,具有特定的配方,所以統稱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事實上,這種食品在國際上已有幾十年的應用歷史,但在我國作為腸內營養制劑卻由來已久。它是一種已進入臨床實踐的藥物形式。審批的復雜性使得很多患者難以獲得此類產品。山東慶葆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國內其中一家具有特醫食品全套生產資質的生產企業之一,填補了山東省內特殊醫學營養食品生產的空白。當然,臨床上確實有大量的需求。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中風患者等臨床應用往往需要這些特殊的醫療食品。
我國特醫食品的發展
在我國,特醫食品的發展比較緩慢。開始時,是按藥施藥。1974年腸內營養制劑按藥品管理。傳統的鼻飼和管飼不能稱為腸內營養制劑。食品安全立法于 2005 年出臺。
2013年之前,中國企業生產特醫食品沒有法律依據。國內特殊醫療行業剛剛起步。目前,注冊產品以進口為主,市場一直處于量少價高的局面。
2013年,我國正式發布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總則》(GB 29922-2013)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B 29923-2013),以指導和規范我國家對“特醫食品”的分類、生產和使用,確?!疤蒯t食品”適用人群的營養需求,確?!疤蒯t食品”的優質安全。
2016年7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對生產和研發單位設置了極其嚴格的準入門檻,進一步保證產品質量。
截至2020年6月30日,獲準注冊的“特殊醫療食品”僅有51種,可謂“百分百”。
分類標準
《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分為特殊醫學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適用于0個月至12個月)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適用于1歲以上人群)。
其中,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適用于0月齡至12月齡)包括無乳糖配方食品或低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或氨基酸配方食品、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奶粉、 氨基酸代謝紊亂配方奶粉和母乳營養補充劑等。
1歲以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包括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和非全營養配方食品。
適合人群的特殊醫療食品
話說回來,“特醫食品”適合哪些人吃呢?
第一類:全營養配方食品適用于需要全面補充營養素且對特定營養素無特殊要求的人群。
第二類: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適用于需要全面補充營養的特定疾病或病癥
第三類:非全營養配方食品是指能夠滿足目標人群部分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配方食品,適用于需要補充單一或部分營養素的人群。不能正常進食或進食量明顯減少者。比如連續工作壓力大的人,一周沒辦法按時規律進食,經常會餓、瘦、沒精神。消化吸收過程中腹瀉、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等營養攝入不足者。因病或嚴重挑食者,營養攝入不足、失衡者。生病時營養不良或有營養風險的人。癌癥患者正在接受手術化療。
國內特醫食品市場前景
盡管國內特醫食品的消費者寥寥無幾,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市場占有率都遠低于發達國家,但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特醫食品的市場潛力將是巨大的。據統計,我國住院患者平均營養不良率約為12%,營養風險約為36%。癌癥患者中重度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57%,其中約70%得不到必要的營養支持。此外,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將引發一系列醫療問題,推動臨床治療、營養補充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隨著中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注重健康問題,預防疾病。隨著加強運動、補充全面 營養理念的興起,人們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相信未來中國特醫食品市場將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有望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備案號碼:魯ICP備2022007987號-1 [網站管理]